拓扑结构
以太网+POWERLINK=一个自由的网络拓扑的选择 | |||
| |||
网络拓扑的选择 | |||
市场上只有少数的实时系统,能为用户提供与POWERLINK相同的灵活性,可以自由选择网络拓扑。在某些情况下,对于那些必须使用环形拓扑的现场总线系统来说,可能会有问题,例如当用户在布线完成后有了一个扩展的新构想,在一个固定的网络拓扑上,给现有的机器增加新功能,基本上不可能,或者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。 相反地,同标准以太网一样,POWERLINK在系统扩展上没有任何限制,在网络的实时能力方面也不产生任何负面影响。这使用户可以实现自由选择,如:菊花链形、树形、星形、或者环形,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。从某种意义说,使用者只需要知道哪里有可用的接口。 | |||
节点寻址 | |||
POWERLINK MAC的寻址依照IEEE 802.3。每个设备的地址都是唯一的。因此替换一个设备,也就意味着引入一个新地址。附加逻辑地址,也就是节点ID,也能在实时域被指派。节点ID可以通过设备上的拨码开关手动设置。除了用拨码直接设置地址,还有另一种选择:拨码拨到FF,这就默认为软件配置地址,这是有用的,例如一些特定的应用,一些被认为是柔性的或者可替换的设备,如果用一个固定的节点ID,就会出现一些问题。第三个可选方法,POWERLINK也可支持标准IP地址。因此,实时设备可以通过万维网,随时随地被寻址。在实时域里, 每个节点都被指定一个本地IP地址。它们源于设备的节点ID。网络地址转化(NAT)负责互联网上的存取管理。 | |||
构件的灵活性 | |||
对于POWERLINK来说,数据是通过铜轴电缆、光纤、还是无线进行传输都可以。一般而言,创建一个基于交换机的下部构造的POWERLINK网络也是可以实现的,只是性能不可避免的要受到一些影响,而且抖动会增加。因此,在这种情况下,用户应该确保他们的系统功能完善,而且完全兼容到他们的目标应用中。 | |||
无线连接的注释 | |||
POWERLINK理论上可以用在无线网络上;然而,现在尚不支持,因为现在的无线技术不能保证最小的网络延迟和抖动。截至到此稿为止,实时以太网在真实世界的无线解决方案还没有实现,尽管它在理论上是可行的。 因为POWERLINK依赖传输层,所以它对于以后的开发通常是开放的。 | |||
POWERLINK的情况 | |||
| 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