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您是否对开发实时以太网产品感兴趣?
感兴趣需要进一步了解
不感兴趣

2、您了解POWERLINK吗?
以前听说过使用过
完全不了解

CANopen
POWERLINK集成了CANopen
  • CANopen的适应性由于更底层的传输协议-CAN的特性而受到限制。
  • POWERLINK使CANopen不受与CAN相关的限制,因为CANopen集成了CANopen的所有机制。
  • PCAN 和CANopen在OSI层的模型。
  • 过程数据对象(PDO),服务数据对象(SDO),和网络管理(NMT)。
  • 对象字典的目的和功能,以及设备描述。
  • 应用在CANopen 和POWERLINK之间没有差别。
  • 什么时候将CANopen 和 POWERLINK集成在一起是有意义的。
 
CANopen 和 POWERLINK - 都具有很强的性能
 

CANopen是当前最受欢迎的基于应用层的CAN网络协议。它主要的好处是简单性和灵活性。大量可用的CANopen设备,接口和应用轮廓都是这个协议多样性的继承。然而,越来越大的网络和在复杂应用中数据负载的增加限制了CANopen的应用范围。使它落后的一些原因是:首先,CAN的底层传输协议仅仅能提供1 Mbps的带宽。另外,如果使用这个传输率,两个节点之间的连线必须不能超过25米。

由于POWERLINK完全集成了CANopen的机制,但它消除了CANopen的这些局限性。


CANopen是一个应用层的协议。只是POWERLINK用以太网介质替换了CAN的传输介质。

CANopen 和 POWERLINK应用之间没有区别,无论在数据处理还是在对象字典,或者CANopen的其它服务特性都一样。为消除CAN 网络的特有局限性,但又继续拥有CANopen的好处,将CAN移植到POWERLINK,或者可以将POWERLINK和CAN网络通过网关连接。
 
CANopen的结构
 

CAN在OSI七层通信模型中只有其中两层,即CAN规范仅仅覆盖了最底的两层(物理层)。
协议的规范仅涉及了基础的数据传输功能。从另一个角度说,CANopen只定义了第七层,即OSI模型中的应用层。换言之珻AN总线仅做为CANopen的传输介质,它处理设备和通信轮廓的组织工作。

 
过程数据对象,服务数据对象,网络管理对象
 

基于CANopen的数据通信,按数据包通常分为三种:他们分别是过程数据对象(PDO),服务数据对象(SDO),或者管理数据对象(NMT)。

PDO装载的是实时数据,因此它具有最大可用的传输能力。这些通信对象通过广播形式一个周期一个周期的被发送。相反,SDO传输用于网络设备配置参数的数据传输。因此,它的数据是通过点对点方式传输的。网络管理服务监控网上设备的状态,并在设备和控制器之间用主站-从站(Master-Slave)连接来通信。与这个服务有关的数据叫做网络管理对象(NMT)。


这张图片表明了哪个OSI模型层运行哪个协议。
 
CANopen的亮点:数据字典和设备描述
 
CANopen的一个关键特点是对象字典:这个数据库(对象字典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库)在CANopen设备的通信单元和应用之间充当“开关中心”的角色。对象字典使网络可以访问一个设备的特定功能。对象字典存储了当前所有的程序和设备数据,包括例如通信参数,设备标签,和一个设备的特定功能。CANopen的主要好处在于CAN的标准化组织解决并协调了数据字典与外围设备,以及应用的定义、设备和接口轮廓。这些广泛的标准化使CANopen网络的配置工作降到最少,且使用户独立于特定的厂商。根据不同种类的设备的功能,设备描述定义了权威的数据字典的结构,例如I/O模块、设备、测量工具或者控制器。因此,同类设备即使他们来自不同的厂商,也可以统一编址,或者无需重新配置就可彼此交换数据。
 
CAN总线相关的限制
 
然而,如上所述,CANopen的用户面临一些CAN总线特性导致的限制。这些限制如下:

  • 最大1 Mbit/s的带宽。这是一个限制因素, 尤其对于那些周期性循环的应用和同步数据的传输,例如运动控制,以及具有大数据包传输的应用。
  • 对网络布线长度的最大扩展。最大线长直接与CAN网络数据传输速率相关。 CAN网络的波特率125 kbit/s, 500 kbit/s,1 Mbit/s对长度的限制分别不能超过 500 m、100 m、25 m,这对很多应用是不足的,例如建筑自动化中的起重控制,大跨度的机器系统,或者远程测量装置。尽管中继器、桥和CANopen网关可以用来解决一些问题,但是这些措施并不能完全消除它的限制。因此那些即使青睐CANopen的用户,遇到有高的数据吞吐量需要的应用场合,会发现POWERLINK是一个非常适合的选择方案。数据传输速率,基于快速以太网可以达到100 Mbit/s,基于千兆以太网可以达到1 Gbit/s,POWERLINK与CANopen完全兼容。此外,快速以太网的全带宽允许两个网络节点之间最大100 m的距离。
 
结合CANopen 和 POWERLINK
 
用户对这两种协议的优点有不同的选择:从CAN移植到POWERLINK,只替换了CANopen的“传输介质”。然而,对于一些应用,技术上是可行的,但可能经济上是不具吸引力的,因为他可能导致布线,硬件,系统集成的费用。在很多这样的场合,创建一个子网的系统结构通常是更明智的,而不是将CANopen完全移植到POWERLINK上。在这种情况下,通过网关,有两种系统架构可以用来连接POWERLINK 和 CANopen网络。POWERLINK或者作为高层的主系统,或者作为基于CANopen网络的低层骨干网,或者作为基于POWERLINK子网的CANopen主系统。以前的方案可为CANopen提供快速发送,管理和处理数据的记录。这种结构适合物理上庞大的网络设计。

相反,一个基于POWERLINK子网,CANopen作为高层的系统,也是一种解决方案,如果子功能需要很大带宽,例如在保存和处理测量数据的测量应用中,仅仅检查并传送值给高层的CANopen系统。POWERLINK子网也适用于高性能运动系统。
 
POWERLINK 和 CANopen:
 
POWERLINK应用层的“传送”的好处

  • 使得所有面向非中央自动化系统的系统服务可以使用提供发送者/接收者(Sender/Receiver) 和 客户端/服务器(Client/Server)架构的通信服务。
  • 标准的设备描述模型可以满足柔性系统的配置。
  • 多种不同的设备描述?有利于POWERLINK设备的互通性和可交换性。
  • 为网络控制和设备监控提供标准化的网络管理。
  • 通过以太网为世界范围的POWERLINK设备提供标准的对数据,参数和功能的访问。
  • 独立于设备类型的标准错误信号。
  • 只需具有简单的设备替换性,标准的设备诊断就能支持即插即用系统。
  • 从CANopen 到 POWERLINK移植非常简单。